徐仁修(1946年3月15日 -),生於臺灣 新竹縣 竹東區 芎林鄉,台灣客家人,作家、自然生態攝影家。畢業於屏東農專,並曾派駐尼加拉瓜擔任農業技術顧問,1974年開始在菲律賓、西爪哇、東馬來西亞 沙巴、美國西南部、泰北、寮國與緬甸等地攝影旅行。 1984年曾任牛頓雜誌的攝影師。
除了典藏40 多年行腳所見的台灣生態故事,更收錄了現今不復在的家鄉美景。現在,一起透過徐仁修《台灣最後的荒野》攝影集預購,見證台灣最美半世紀!
在我拍攝地球的熱帶雨林的最後階段,2019夏天,我終於來到馬達加斯加島。主要目標是馬島東部林印度洋的熱帶雨林。 有鑑於幾位收到攝影集後有質疑的夥伴,徐仁修老師原撰文說明何謂生態攝影,希望能為
徐仁修荒野. 18K likes. 荒野,是一切生命的源頭. Wilderness is where life begins. This is the most inspiring webpage which shares the beauty of nature. Especially the nature of Taiwa n, a small island with lots of different animals and plants in its natural environment.
5/5(10)
既是知名散文作家、也是自然生態攝影家的徐仁修,童年生活即是在大自然環境度過,對各種動物植物原本就有很深的連結。後來看華特迪士尼製作發行的生態攝影紀錄片《沙漠奇觀》(The Living Desert),大受震撼,遂暗有壯志,也要拍同樣規模的影片。
Facebook 會顯示資訊來協助你更深入瞭解粉絲專頁的成立宗旨。你可以查看內容管理和發佈者所採取的動作。This is the most inspiring webpage which shares the beauty of nature. Especially the nature of Taiwa n, a small island with lots of different animals and plants in its natural environment.
5/5(10)
徐仁修以拍照著稱,但鮮少人知道,他最早的夢想是拍影片。 十二歲的他,在偶然機緣下看到華特迪士尼製作的生態紀錄片《沙漠奇觀》,驚豔「生態怎麼可以拍得那麼好看!」不論是響尾蛇與老鷹打架、蠍子覓食,或雨後沙漠生氣盎然花海一片,小小徐仁修都被一幕幕的視覺觸動。
徐仁修歡歡喜喜有了滿意的作品,心裡跟這條蛇道謝後,牠便一溜煙消失無蹤。 「前後不到十分鐘,好像做了一場夢。」 還有一次在海南島拍樹蛇也有類似經驗。徐仁修在山澗看到一條樹蛇躺著不動,他想捕捉
本書為荒野探險家徐仁修最新的冒險經歷。作者一改平日的寫作風格,以書信體裁,一封封寫給讀者,介紹亞馬遜河風光之餘,常常流露真性情,與讀者對話起來,讀來引人共鳴。全書共有二十封,也可以視為二十篇短篇故事,它們有叢林冒險的刺激驚悚,也洋溢著探勘未知的趣味欣喜。
徐仁修荒野. 1.8 萬個讚好. 荒野,是一切生命的源頭. Wilderness is where life begins. 正面迎向一切的不如意 寒冷、疫病、口罩之亂這些不如意讓好多人的內心躁動不安,但這也讓原本就吵鬧喋喋不休的人,表面也不得不靜下來。
5/5(9)
徐仁修,講起話來聲音宏亮,瘦削的身軀矯健靈活,流露著滄桑的臉龐,是自然刻畫的結果。早在民國六十三年,徐仁修就在中央日報發表「失去的地平線」一文,期望用文字喚起人們對台灣生態環境保育的重
徐仁修連續模仿了幾次,結果音調都不太像,讓鳥兒好是生氣,最後叫聲變得快又急促,像是在罵徐仁修,「你怎麼這麼笨啊,學都學不會,再聽一
本書為荒野探險家徐仁修最新的冒險經歷。 作者一改平日的寫作風格,以書信體裁,一封封寫給讀者,介紹亞馬遜河風光之餘,常常流露真性情,與讀者對話起來,讀來引人共鳴。 全書共有二十封,也可以視為二十篇短篇故事,它們有叢林冒險的刺激驚悚,也洋溢著探勘未知的趣味欣喜。
徐仁修要從30萬張照片、20萬張幻燈片中,精挑出300多張台灣的自然風景與動植物照片,在2019 年出版生涯最後一本台灣的攝影集《台灣最後的荒野》。 「我想讓看到這本攝影集的人,以身為台灣人感到驕傲,」徐仁修從事生態攝影40多年,這不只是他的
圖:徐仁修提供 徐仁修不走孤高文學風格或激昂環保抗爭路線,他是田野裡的故事收集者,天生就有群眾感染力。 他是冒險英雄,也是叛逆頑童。徐仁修出生在新竹芎林,父親在日治時期的總督府工作,是正式文官,母親也是才女,到八十幾歲還能寫俳句。
如何欣賞生態攝影的作品 (一) 徐仁修 數位時代的來臨,突然間,讓普羅大眾人手一機,儼然人人都是攝影大師,處處是等待按讚的影像。許多優秀的照片就這樣淹沒在良莠不分的影像洪流裡。
徐仁修連看3遍後,身邊一位白髮紳士好奇問他為何看這麼多次,徐仁修坦言自己也想拍這樣的生態紀錄片,這位老人就是該片的導演,他直率地告訴徐仁修:「要拍這樣的片,不是只靠導演一人,還得有龐大的後製團隊與科學家,更需要大筆的資金。
8/3/2006 · 急需 徐仁修的生平事蹟徐仁修的生平事蹟 著作 作家:徐仁修 本名:徐仁修 性別:男 出生年:民國35年03月15日 籍貫:台灣省新竹縣 個人簡介:屏東農專畢業,曾任臺灣省農林廳技士、駐尼加拉瓜農技團技師,多次深入中南美、東南亞蠻荒探險,曾獲聯合報小說佳作獎,現專事寫作。
幾十年來,徐仁修的生活基本上都是這樣,他的工作內容隨著台灣四季的變遷而變化。而他開始這一切工作的原因,緣於童年看過的一部紀錄片。因此他堅信,改變人們對大自然的態度,要從童年開始。 從1980年代開始,他便開始生態寫作,希望幫助人們重新審視自然。
徐仁修 ,生於臺灣新竹縣竹東區芎林鄉,台灣客家人,作家、自然生態攝影家。畢業於屏東農專,並曾派駐尼加拉瓜擔任農業技術顧問,1974年開始在菲律賓、西爪哇、東馬來西亞沙巴、美國西南部、泰北、老撾與緬甸等地攝影旅行。
這是 72 歲的徐仁修,最後一本台灣荒野攝影集。邀請大家用一本生態攝影集的時光,翻閱台灣土地的深情。 深情若是一樁死罪,他願意為了台灣荒野,耗上半世紀的歲月。 四十多年來,拍攝超過 30 萬張照片、製作逾 20 萬張幻燈片,有人說,他紀錄了台灣的美、台灣的驕傲、台灣的過去以及台灣的
在 Facebook 查看更多有關徐仁修 荒野的資訊 登入 或 建立新帳戶 在 Facebook 查看更多有關徐仁修荒野的資訊 登入 忘記帳戶?或 建立新帳戶 現在不要 相關的專頁 悅讀荒野 慈善 韓國瑜
看似消失,但其實過去10年,徐仁修腳步未曾停歇,在中國、馬來西亞、尼加拉瓜等國家,不斷散播荒野理念,促使當地也有像台灣荒野保護協會一樣的自然教育組織。 「他是走在第一線去佈道的人。」馬來西亞的咖啡達人鄭揚耀,原本只是在2000年擔任徐仁修的導遊,沒想到卻被徐仁修感動說服
住在千仞崖壁間的白頭葉猴 阿里巴巴基金會委託荒野基金會培訓廣州海珠濕地公園的自然解說員,11月中旬,我和三位荒野國際自然教育講師一同前往廣州海珠濕地公園做為期四天的考察,未來一年,我們講師群將多次前來培訓。考察結束講師回台,我多留下兩天,與公園管理局局長以及阿里巴巴
令人愛恨交加的掠食動物 大型的掠食動物自古以來一直是人類的天敵,古代人被老虎、獅子、豹子掠食或殺死的機率蠻高的。但今天這些動物都已瀕臨絕滅,我們也慢慢體會到沒有這些掠食動物,地球將會大大失色,生態也將失衡。
關鍵字: 徐仁修,找到 41 筆資料。 加上 作者 或 出版社 ,取得更精準的搜尋結果。 找不到你要的書嗎? 自行新增書籍 圖片 列表 與大自然捉迷藏 徐仁修 想讀
王朗遲來的春天-2. 王朗營地的後面有一片約十公頃的草坡,以前曾用來養羊,所以這營地就被稱為牧羊場。草坡間也有幾座小片的樹林,這些大樹正好提供那些到開闊草坡覓食的野生動物,特別是鳥類,有一個快速掩蔽的場所。
水鳥樂園 斯里蘭卡原本就有不少濕地,英國殖民期間,為了增加稻米產量,又修建了許多池塘湖泊來做灌溉,不知不覺形成了水鳥的天堂。 我們看了幾片濕地,以班德拉國家公園的最為豐富(圖.1.2),而雅拉國家
」馬來西亞籍的鄭揚耀在2000年擔任徐仁修的導遊,在一趟森林之旅後被徐說服,最後成了砂勞越荒野協會第一屆會長;如同醫師作家李偉文當初也是
【有如紙上《看見台灣》,徐仁修濃縮半世紀台灣美景】 感受精選圖文的美與感動 https://www.book.wildformosa.org 還記得齊柏林的《看見台灣》嗎?如果它曾讓你因為台灣的美而落淚與感動,那麼,你更不能錯過《台灣 最後的荒野》。
徐仁修 的價格比價,共有 112 件商品。飛比價格含有 [徐仁國]、[徐仁國 張娜拉]、[徐仁國 李鍾碩] 相關產品。都在全台購物網站商品收錄齊全的飛比價格,供您完整比價、花最少買
大王花 大家都知道,它是世界上單朵花最大的植物,最大的大王花直徑可達1.5公尺,這簡直就像澡盆一樣大,真的是非常驚人
荒野怎麼會有歌?在徐仁修的攝影與文字中,荒野不但有歌,還會合奏出天籟般的音樂會,以及演出一齣齣的絕妙好戲。 本書共分七章,從〈野地復活〉、〈巷弄中的彩蝶〉談起,強調大自然裡無論動物、植物皆有其強韌的生命力。
《福爾摩沙.野之頌》 徐仁修 攝影撰文 購買單書 我知道,這本書的畫面與你所知的台灣簡直是難以聯想,但是當你越深入去了解你生長的土地,越多與大自然相處後,你將會發現台灣這塊土地原來的大美與豐沃,你也將會跟我一樣——毫不遲疑地為恢復福爾摩沙的美貌而盡棉薄之力。
人生所有精彩都從行動開始.---梭羅 走遍大江南北的徐仁修用相機和文字為大自然發聲,孚得眾望,私底下的他則是行事低調的獨行俠。為他出書的美術編輯兼攝影助理黃一峰形容:「他勇於探險,過極
1987 年,徐仁修看到碧海藍天的污染、大地山川的毀壞,於是在《不要跟我說再見 台灣》一書中,不捨地與台灣道別,也求能有個贖罪的機會,讓家鄉的美,不說再見。 信守當年在書中,與家的承諾,徐仁修成為台灣最前線的教育者,推廣環境意識、自然教育扎根,努力了好多日子,一晃眼就是半
朱培滋 張政捷 莊明憲 報導 / 台北市 72歲的生態攝影師徐仁修,長期用鏡頭記錄生態,40年來、幾十萬張照片、現在精選出版攝影集《台灣最後的
19/4/2019 · 徐仁修時常獨行於荒野之間,為了拍攝一張心中完美的照片,不厭其煩地探訪同一地點數十次,直到完成那張足以打動人心的作品。2019 年出版生涯
作者: 國家地理雜誌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金草蘭。攝影/徐仁修 (荒野基金會創辦人) 金草蘭,亮麗的台灣野生蘭 又有一次,拍金草蘭。這是一種非常亮麗的台灣野生蘭,1991至1993
展演簡介: 「徐仁修荒野三部曲」,是徐仁修 希望讓荒野發揮更大的自然保護影響力,而籌募「荒野基金會」所出版的三本書。其中兩本自然文學,是以台灣大地給予的靈感而寫成的,文字清新雋永,饒富趣味與知識,值得細細品賞;另一冊是在台灣各地拍攝的生態攝影集:「荒野深處 」。
「如果不是那頭生氣的母豬,我現在就是拿針筒的獸醫。」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生態攝影家徐仁修笑談當年一頭抓狂母豬,如何改變他的一生。 家住新竹芎林鄉下的徐仁修,隨父親工作搬到台中霧峰,少時他一心想考台中一中,沒想到考試當天忘了帶准考證,英文零分,一中無望。
[ 回非常作家] ©1998 Yuan-Liou Publishing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YLib is trademarks of Yuan-Liou Publishing Co.,Ltd.
」徐仁修說,「人類祖先有百萬年在荒野大自然裡游獵,現代人類的細胞深處也深印記著對蠻荒自然的鄉愁,現代人很多文明病,只有進入自然荒野